润米咨询的创始人刘润曾在一篇文章里举了一个系鞋带的例子:


孩子的鞋带散了,妈妈应该怎么办?


普通的妈妈会停下来,帮孩子把鞋带系好。优秀的妈妈会教孩子怎么系鞋带,以后鞋带散开时孩子就会自己系了。而顶尖的妈妈会观察孩子不会系鞋带的原因,原来是爷爷奶奶太宠孩子了,叫停爷爷奶奶,孩子多绊倒几次之后自己就主动学会系鞋带了。而作为一个爸爸呢,刘润给出的根本解是给孩子穿不用系带的鞋子。


刘润老师说,普通的人改变结果,优秀的人改变原因,顶尖的人改变模型。


但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时都只是想着改变结果,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例如,你的公司销售业绩不好,CEO就疯狂招销售和售前,而根本原因是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;两性关系不好,就往外找情感寄托,而根本原因是内部关系出了问题;总生病,就三天两头跑医院,而根本原因是抵抗力差;孩子不听话,就呵斥和胖揍,而根本原因是孩子的需求没有被看见。


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导致太多时候我们打持久战、疲劳战,在琐碎中挣扎,在泥地里纠缠。而且往往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。


这让我想到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小事:我平时有早晚打湿毛巾洗脸的习惯,晚上打湿的毛巾有时在早上没有干,早上就会再用一条,于是往往到我先生洗漱的时候两条毛巾都是湿的,在冬天这种情况尤其多。他曾数次埋怨我为什么一条干的毛巾都没有。


这个问题如何改变呢?一个很直观的解决方案是买个带烘干功能的毛巾架,这可以完美改变结果,让我们每次都能使用干燥的毛巾。再往上追问:没干毛巾可用的原因是什么?因为我(最多)用掉了两条,任何时候最多有两条是湿的,那一共准备三条毛巾是不是就足够了?再追问:为什么一定要用毛巾?用洗脸仪洗脸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湿毛巾的问题了?


一直停留在问题本身是没办法看到更多解法的,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种,改变模型才能找到根本解。


于是我想,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不想去改变一个人,但实际上改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,区别只是它发生在结果、原因,还是模型层面?结果层面的改变是最容易想到的,但因其说教的成分多又简单粗暴,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抗拒心的。模型层面的改变是基于洞察力的,是润物无声的悄然渗透,也是最易令人接受的。


以后,但凡想改变什么,先想想怎么从模型层面开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