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念:别人的好。


最近发现自己总是在抱怨,这抱怨主要出自于工作上看不见别人的好。于是便提醒自己来回顾笑来老师的这个概念,希望赶紧扭转一些暗黑的心态。


笑来老师提到,《Beyond feeling》这本书里说的人视角会经历四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你不好,我也不好;

第二阶段:你不好,我好;

第三阶段:我好,你不好;

第四阶段:你好,我也好。


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来回穿梭,但很少有人能够来到第四阶段。之所以难以来到第四个阶段,可能有几方面原因:


1. 早年的“被压抑”会让人长大后出现强烈地“反弹”。


看到这里,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小学老师,在我小的时候,他们会对我进行所谓的“挫折教育”,简单说就是用训斥或高要求为主的教育方式,用上面的视角来说就是“你不好,我好”。长大之后,我与父母的交流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,比如不太会温柔地与父母交流,交流时往往表现得比较强势,甚至这种交流方式也部分蔓延到了与男朋友交流的过程中,用上面的视角来说就是“我好,你不好”。


这有点像心理学上的“本我”和“超我”,在我的心里总是怀疑自己不够好,但反映在外在会出现总是觉得别人不好的情况。有人常说的“既自负又自卑”很可能是因为早年生活的影响。


当然,并没有必要寻根问底,追究父母的不是,而是从长期的角度比较理性地看待“ 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来回穿梭 ”的问题。


2. 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,才可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。


有句话的大意是说: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的时候别人就会嫉妒你,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的时候别人就会羡慕你,当你高过别人一个档次的话别人就会崇拜你。


回想最近在工作上的不顺利,更多的是总斤斤计较别人哪里做得不如我,这就导致我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与别人的对比上。比如,我的英文水平不错,所以当有人质疑我的时候,我反而不会生气,而是四两拨千斤地予以回答。但是在其他专业知识上被别人challenge到甚至动了肝火,其实正侧面说明了我做得不够好,哪怕超过了别人恐怕也只是“超过别人一点点”。


那么,如果发现自己正处于第二个或第三个阶段,或者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穿梭的时候,我应该怎么做呢?


首先,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,而不是与别人无谓的争高下上。举例来说,在工作上别人之所以表现得更好,可能是因为科班出身或脑子很灵活,这两方面既然我都比不过,那我只有从“不断”成长和提高“成长率”两方面走自己的路了。比较我们的未来而非现在。


其次,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“错” 或“不好”上面。有疑问就提问,但不要挑刺。学习他们做得好的方面,打磨自己不够好的地方,提醒自己博采众长。别人的“不好” 永远不应该是拦住你成长的阻碍,否则的话,就太傻了。


最近在工作上总是喜欢挑别人的刺儿,问题是这并没有让我感到好过一些。现在我知道是自己把注意力放错位置了,希望回顾了“别人的好”这个概念之后,能对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