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文一篇,写于2016年11月,有删改。



出于对未来的思考,最近终于沉下心研究了一下北京政策,其中最想知道的是北京户口是否真的那么重要。


政策,乍一看可能头晕目眩,但只要在心情平静时花上几个小时去了解,就会发现也没有那么复杂。就像阅读一本大书,只需要先了解框架,再一星半点慢慢填补盲点就好。


然后…我发现工作居住证其实很好办理,具体要求就不多说了,网上都有,总体来说就是除子女上学之外基本跟北京户口没有什么差别,而且三年有效期满后可以续签。


了解这个之后,我心情很好,之前一直担心五年社保一旦断交,那买房买车怎么办。查了之后才知道,社保是重要,但也没必要为此忧心忡忡。


  1  


由此我想到2012年考研时的一些旧事。


当时,身边关于学硕与专硕的优劣对比一时沸沸扬扬。学硕即学术硕士,专硕即专业硕士,坊间曾传说专硕的社会认可度不如学硕。而我也并没有进行考证。


面试前,学生一般会与意向中的导师见面沟通,提前确定,而不是在面试时再筛选。我在与意向导师见面后,才知道他的研究方向虽是我喜欢的,但他只能带专业硕士。这位导师也比较中意我,但因为专硕的原因,我拒绝了他的橄榄枝。


后来的我如愿以偿,找到了一个有资格带学硕的导师,遗憾的是,这并没有让我的研究生生涯更加快乐。相反,艰深晦涩方向让我的读研生涯痛苦非常。


毕业之后也才发现,专硕与学硕并没有任何区别,不论是工作单位的认可度,还是大家看重的拿户口。二者之分,远远不如国内硕士与国外硕士之分。只是因为当时毫无来由的执拗,让我作茧自缚了这么多年。


每当想起,仍觉可叹。



    

研一上课时,学院新开发了一个英语项目,叫Program 10,包含高级翻译、高级口语等课程,报名门槛是考研英语成绩超过70分。 修满5门课之后,就可以拿到该项目的结项证书。


要知道,考研英语能有70分算是相当高了,所以这门课与其说可以拿什么证书,倒不如说是装逼利器——一旦报名,别人一准儿知道你就是英语大牛。更况且还有证书可拿,证书诶…中国人最喜欢的不就是考证么?


问题是,研一的专业课负荷已经很大了,如果额外再修这个项目的话,就需要一周多上5次课,这意味着我从早8点到晚上将会一直满课,一周五天,天天如此,这样一来我的睡眠肯定不够用 …就这样徘徊了很久。


最终,我决定放弃了申请项目,只选择了其中最喜欢的高翻这门课(当作兴趣)。当然,证书神马的,也不可能再有了。


当时选择放弃的过程是很纠结的…但是现在看来,当时的决定相当正确—— 一个学校级别的、很大可能是大范围颁布的证书,有多大可能让你的英文半年内再上新台阶呢? 毕业之后又有多大可能被社会认可呢?


我很庆幸那时在意识到自己有一些朦胧的执念时,能够保持清醒,分辨并舍弃掉那些从长远来看并没有投资利好的东西。



    

我有一个朋友已经离职创业了。


几个月前,当我听他说起并不在乎是否有北京户口时,很惊讶,同时对自己就户口重要性没有任何清晰的立场而感到自惭形秽。后来,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去研究政策,但是出于对政策的恐惧感和对智商的不自信(之前我一直认为研究政策需要很高智商),一直拖到了最近。


以前的我一直觉得,任何事情只要你不在意,就伤害不了你,现在我觉得,任何事情只要你了解得足够多,也伤害不了你。


千万别被那些莫名的执念深套了,如果你对自己所执的东西足够了解,也许会发现执念不过是“逃避”和“不了解自己”的化身而已。



题图:小米·今日美术馆   

作品:「我梦中的另一个世界 」

艺术家:Claude Lévêque





长按下图↓↓↓   关注周磨磨

一周一磨  拓展认知边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