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阅读给我带来了一些焦虑感。


《谷物大脑》我拿起来三次,次次搁浅,间隔数月再次拿起,却又落败。


其间我意识到或许以前读小说、散文的套路不适于用来读这些偏理论的书,于是从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开始,希望在方法论上做好充分准备。


读了两天之后我察觉到这是一本结构清晰、观点客观、方法确凿的好书,但满书的理论让我预知到自己很可能没办法很好地消化它。


它写得很有结构,但是我读得却并没有节奏感,也担心自己很难坚持读下来。


How to Read a Book(如何阅读一本书)



这两本称不上大的”大部头“让我心里有些慌乱——一直宣称喜欢读书的自己,为什么竟不会读书了?


阅读,就像是与自己的战役,我无法忍受每次都失败。


*****


今天在“一块听听”上订阅了粥佐罗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课程,他在开篇辞里提到了课程学习的三个建议:


一是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,制定计划。这个计划可以详细到每天的plan,否则很难高效完成。

二是保持进步,稳步推进。因为新技能的习得是需要日益精进的。

三是实践。学习和实践需要结合起来,并且对重点反复练习。


他写得非常诚恳,而我也忽然意识到自己在阅读上出现的问题似乎与这些是相通的。


一是没有对整本书形成整体把握。


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也提到,在阅读一本书前,需要先通过书名、前言、目录、后记等了解这本书究竟在说什么,涉及到了哪些内容。然而有些讽刺的是,由于阅读的是电子书,而且恰好没有目录,我便心想没有目录是书的原因,不能怪我。


这只是当时一瞬间的想法,但只需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实完全是自己偷懒。电子书没有目录,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了。然而虽然只是多想一步,当时竟然就那样放过了自己。


我们拿到纸书后,往往习惯随手翻翻,对感兴趣的部分看上一两页,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做法——我们很少能当下即有空看完到手的书,又想看书又必须要忙完手头事务,那只能先看个大概了。这对于书的难度估计也是很好的做法。


而电子书不便于随手翻页,所以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步骤,需要适当地提醒自己。



二是忽略了任务的复杂程度。


《谷物大脑》和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这两本书虽然不是什么大部头,但也都不是很容易就能读完的,不论是书的体量还是内容的复杂度。而我的心思却是一口吃个胖子,能一口气看完最好。


这仍然只是一瞬间的想法,仍然只需多想一步就会发现基本不可能,毕竟一天之内还需要处理许多其他的事务。想要一次性读完,事实却不能够,结果就是内心更加焦虑。


这让我想到考研时的经历——从想从书中获得知识这个角度看, 阅读非消谴类的书箱与考研有共同之处。那时每天都背着六七本书去图书馆复习,google calendar上从晨读到复习的每日计划粒度详细到半个小时,每天重复。


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复习好,所以对复杂程度的应对策略也制定地更好。或者说,面对复杂任务时对短期成果期待低,对长期成果期待高。等到考研那一天,自然水道渠成。


三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节奏。


既然已经判断这本书没那么好读,那用什么样的节奏去读就成了问题。节奏不仅是每天什么时候读、读多久(或多少页)这么简单,还包括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产出。


比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把阅读分成了四个部分——基础阅读、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。其中检视阅读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尽量简洁的话语描述这本书的梗概,并对大体逻辑结构进行梳理。所以,能否用一两个小时完成检视阅读之后,给出这样一个详情梗概呢?


再比如,在什么时候画思维导图、在什么时候写读书笔记、以什么周期回顾……等等这些也都应该算作是节奏感里的一部分(我会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)。



第四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是否"充满希望"。


不论是学习任何一项技能,遇到挫折时很多人总会时不时想:或许我不适合做这个吧。这可能是很多人面对挫折时常见的心理。


庆幸的是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里曾经专门提到这一点:我从来不对自己这么说,因为我知道自己总是会进步的。下次再这么想的时候,就对自己说一句:或许我并不适合出生在这个世界吧!


面对困境时,有时对自己刻薄一点,更容易看到真相。




*****


看到问题总是相对容易的,找到解药才比较难。对于阅读,我给自己开的药方如下:


  • 重新学习如何阅读,重铸方法论。(从读完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并做读书笔记开始)。


  • 制定读书计划。包括什么时候读书、读什么、读多少。


  • 有效输出。养成读完书写读书笔记、画思维导图的习惯,并在微信公众号里与大家共享。尝试樊登速度的模式,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以自己的话向他人讲解这本书。




*****


很久没有对自己做这样的分析了,感到很愉悦。至于上面提到的解决方案,可能不够详细,可能太理想化。没关系,我们看重的可是长期成长。对自己能够形成阅读的方法论、把阅读发展成一项技能,我还是充满希望的。


最后想以李笑来在得到专栏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:


”至少习得(熟练、精通)一个技能“,其实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的习得(熟练、精通) 之路上的起点,也是他们最终够到达重点的要本——有过经验,所以有能力、有资格”心存希望“。





长按下图↓↓↓   关注周磨磨

一周一磨  拓展认知边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