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写李笑来:


一年52个概念,用自己的话“缝合” 一遍,写一个自己的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》实践版。


此活动由虚舟同学发起,我参与的全部文章将发布在我的同名公众号“周磨磨”上。




01




这篇文章讲了什么?



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,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不是刚需

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。一切进步与成长,都是“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”。

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之中,最重要的刚需是耐心

为什么有的人会更有耐心,是因为他们活在未来。而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求马上生效——“马上生效”对他们来说才是绝对的刚需。

现状定义为过往的积累。目光短浅的人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。而现状越差,越没有积累,就越急切。当他们看不到成功时,就会急于放弃。




02


“我感觉你总是急于成功”






我感觉你总是急于成功”,不久之前有一个年轻的前辈对我这么说。我很疑惑,为什么会给别人一种这样的感觉。


难道是我总是绷着弦的一张“摩羯脸”?是我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骄傲?还是总是一幅好学上进的样子?但我不理解的是,我或许真的有点“急” ,但真的要给我贴上“急于成功” 的标签吗?


幸亏及时地复习了这篇文章,天知道我读到“现状越差,越没有积累,就越急切”的时候,是多么地如芒在背?!我的脑海里顿时想到的是大学翘掉专业课复习考研,还一心以为自己很上进;想到的是不喜欢读研时的专业,躺在床上发呆还告诉自己是在“格物致知”……


去年,因为职业规划的困惑,约见了在行上一位老师,提到当时因为前男友而只身来到北京时,她说:你很勇敢,(虽然最终分开了,但)以后想起来会觉得非常美好。我听了她的话,十分感动——虽然我读研读得很差劲,但至少我是勇敢的呀。


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。读一个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,乃至跟前男友之间的裂痕,并不是我读不好研的原因。连岳大叔说:“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读书不是勇敢,有耐心、抗寂寞,把书读好,才是勇敢”。


你看,厉害的人想法总是一样的——耐心是最最重要的品质。


从大学后期直到研究生结束,我的焦虑导致自己做什么都没有耐心,有时候我会不敢回想起二十四岁那年,可怜得没睡好一个好觉,但——不论多可怜,都掩盖不了缺乏耐心的事实。


为什么会想到拿读研的事情举例呢?因为那段黑暗的时光其实我一直不愿意回忆。而在读到“现状”的定义时,令我如芒在背的又恰恰是它——或许,我抗拒的并不是回忆那段时光本身,而是不愿意接受那几年里我真的一无所获


用李笑来在这篇文章里的话来说,就是“现状越差,越没有积累”。所以,才会目光短浅,才会急于求成,才会不够优雅。


“现状”,完全不是字面上那样——“现在的状况”,它是过往的一切在你身上的积累与投射。那些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,那些一毕业就掌握一门技能并且依靠着它们不断精进的人,谁都羡慕。可是光羡慕有什么用呢?纵然 “把栏杆拍遍”,也不如从现在开始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


仔细想一想,人生究竟是从哪里发生转折的呢?对我来说,或许是大学。我从大学开始就不够踏实了,直到2015年研究生毕业,算起来整整一辈子(七年就是一辈子)。


用多久变成现在这样,恐怕就得再用多久改变回来。那么,我正好需要再给自己七年时间,而与007的七年之约,恰好七年。这样的巧合,令人感动,又令人振奋。






03


我家那株鸭脚木






文章里提到一个例子,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们说,教小孩子养植物,比教小孩子养动物好,为什么?因为养植物更需要耐心,植物的成长往往没那么快,并且很少给出“直接反应”。


我特别赞同。之前从家里的一大株鸭脚木上剪下一枝,放在水里浸着,两个月了,毫无变化,最近才有了一丢丢长根的迹象,真的太考验耐心了。


但就是因为姗姗来迟,才让我的心里有了缓缓的期待,有着像流水一样,潺潺不倦的希望。我常常觉得,它似乎也在滋养着我呢?


来年春天,我家的鸭脚木就会生出很多小根了。一辈子以后,我也会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




关注周磨磨,一起变更好↓↓↓

一周一磨  拓展认知边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