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总字数1399,预计阅读时间3.5分钟。

“内卷”这个词最近很流行,常用来形容一种过度竞争的状态,大家彼此倾轧,陷入内耗。

为此我专门阅读了一个数据科学家的科普文章,了解到“内卷”这个词其实被误用了:


它并不是用来形容组织、人际之间的过度竞争关系,现在通常的理解是把“内卷”与“内耗”混淆了。

 1 

那么,什么是“内卷”?

内卷,本意是指新西兰毛利人的一种装饰艺术,它的特点是特别复杂和精细,有各种细微的层次,但来来去去就那几种花样。


而且是手绘的,会让你觉得哇噻,这个钱花得值。实际上呢,却没有太多的欣赏价值。


内卷的几个特点: 低水平的复杂化、自己跟自己较劲、没有太多欣赏价值。

我不禁想起查理·芒格在《人类误判心理学》里总结了25种心理倾向后,他自问自答了一句:“这些倾向之间是否有重叠之处?这个系统能用其他同样令人信服的方法排列出来吗?”

他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——进一步提炼这些倾向的做法虽然是可取的,但却会使它们的的实用性受到限制,因为对于像心理学这样的软科学来讲,有许多含糊之处是没办法弄清楚的。

这就是在对实用性和精炼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,没有陷入到对任何一面的较劲。


 2 
 
当知道了内卷本身的意义之后,我的第一反应是——

我们的工作有没有类似的内卷现象呢?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。

拿我现在的工作举例:

公司主要做toB类通讯服务,技术门槛高,但离客户的业务场景相对比较远。以往,我们更多地把 精力放在通讯层面,不论是产研还是市场宣传。

如果我们没有去思考如何更贴合客户的业务场景的话,那其实也是一种内卷,是一种 匠人思维,没有看到技术与业务场景之间的距离。

应该如何去做?——想方设法地去贴近客户的业务场景,用业务理解力去吸引客户,再用技术优势一剑封喉。


可喜的是,公司现在越来越朝这个方向去走,并且还在持续寻找新的突破点。


再举个例子:

作为一名售前顾问,我的工作性质要求我经常写大量的方案,并且要见客户,宣讲、沟通、谈判。

但我们有一些售前同事,会花费大量时间把文档方案做得过分精美,甚至到PPT里的每一个icon和动画。与此同时,与客户的沟通不足,技术能力不足,整体实战能力偏弱。

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卷, 是过度陷入了对自己优势的欣赏。

应该如何去做?——去审视自己的能力模型,去补齐自己的短板,然后再谈优势发挥。

说到这里我们发现:

内卷,并非一无是处,它其实意味着本身已经具备了一些优势(才可以令其内卷),但是缺乏一定的全局视角和平衡感,导致在低水平的复杂化上重复再重复,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点。

 3 

如果把一个企业的发展分为成长期、成熟期(稳定期)、衰退期,那么 内卷就是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交界,亟需一个新的增长点,让它从内卷转向再一次的成长期。

一名企业咨询顾问曾经讲过微软的故事——

2014年之前,微软的Office只可以在微软的Windows Phone上使用,却不能在iPhone和iPad上用。毕竟,兼容Office是Windows Phone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。


但在2014年新任CEO萨提亚上任后第一周,便宣布office可以兼容iOS系统。这相当令人震惊,意味着微软放弃了与核心的与苹果竞争的领地。

那接下来微软依靠什么?答案是:云服务。

萨提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: 云端服务,移动为王。

围绕这个战略,微软宣布windows 10将是微软最后一个版本的套装软件,以后office将采用云端订阅制的方式。

这,毫无疑问为微软拉出了第二条增长曲线——云计算。

 4 

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,怎么办?

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,思考——我的工作和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?我想要这种模式吗?我要怎样去创新、去打破?

突破内卷,要敢于创新,为自己拉出第二条增长曲线。

关于增长,我们下一次接着聊。


—— End ——



推荐阅读:
《从一次演示汇报看 IT 售前的“设计感”

你好,我是T小姐,也可以叫我小T哥
90后摩羯座
ToB公司人工智能方向IT售前顾问
理性乐观派
喜欢记录,用文字记录发生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“发光T”,做有温度的职场er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小T哥的个人微信,一起成长,亲切陪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