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搬了个家,从海淀搬到朝阳,从今以后咱也是朝阳群众了,哈哈。


这次搬家不但离公司更近了些,也从合租变成了一居室。日子似乎是越来越好,我也想借这个机会,写一写什么才是我心中“更好的日常”。


在我看来,不管是离公司更近,通勤时间变短,还是搬到一居室,住得更自由,都只是在别人眼里“看起来”更好;真正的“更好”应该让你感到更加安心、充实、自在。



01


更好的日常不是更奢侈,而是更富足。


出门旅游,出入更高档的餐厅和酒店;请客吃饭,点菜太多结果剩下一满桌;逛街购物,买更名贵的表和穿更大牌的衣服……,或许对很多人来说,这能十分直观地让自己感受到当下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。


不为生活开支而发愁确实会让人心情更好,但如果“财富自由” 都尚且只是一个里程碑的话,那取得一点金钱上的成绩就开始追求花钱可能只能证明:这样的财富就是我所追求的顶点了


有很多007的战友们提到,在投资之后才越来越觉得好好工作有多重要,因为要不断提高场外赚钱的能力,才不至于在投资机会来临时发现自己没有子弹。


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,为了说明“富足”其实也仅仅是一个里程碑。只有因为富足而更心安的内在,没有因为富足而更应该的奢侈。



02


更好的日常不是时间更多,而是质量更高。


如果因为住得离公司近,而允许自己多睡一个小时,我想这不叫更好的生活。反之,如果因为住得离公司远而不得不压缩睡眠时间,也并不健康。


选择住得近,是想节省无效的通勤时间,和留出独处的时间。之前坐地铁需要换乘,时间和注意力无法集中,这样的通勤时间很难被充分利用。


住得远,通勤时间长,一起床就像打响了上班的号令,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独处的时间,或许可以用来冥想、思考,或写作。


住得近了,通勤时间变短了,也不需要换乘了,方便了许多。能拥有的时间更多并且质量更高了,这才感觉生活变得更好。当然,这就像一直以来的“住得远好还是住得近好”之争一样,有人即便住得远,也能把通勤时间充分利用起来,也是极好的。


03


更好的日常不是更大的空间,而是更自在的心。


为什么大家觉得住一居室比合租更好?可能有人觉得特别自在,“可以光着身子去厨房拿吃的了”……


这是我瞎编的,虽然可能真有人这么想……不错,合租的话需要为室友考虑更多, 不仅是空间(厨房、卫生间)的使用,还有时间上的妥协(早起或晚归不要影响到室友)。


虽然与他人相处多多少少需要妥协吧,但如果在这些细节上能够更加自在一些,或许这短暂的“归巢”时间会有更大的疗愈功效。如果收入可以支撑,选择更大的空间其实是选择一种更自在的生活方式。对于帝都漂泊的孩子们,或许这对我们且算是一种更好的日常。




写到这里,忽然想到2018年单向历上的一句:


舒适才是真正的奢侈品。不但要舒服,还要有种被拥抱的感觉。


——设计师,罗莎娜 · 奥赫朗迪


忽然觉得她比我说得好多了。舒服,而且被拥抱着,既有面包也有爱情的感觉。


更好的日常,不过如此吧。



关注周磨磨,一起变更好↓↓↓

一周一磨  拓展认知边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