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加欢喜#见感思行#卡片训练营,本篇为卡片记录训练第【4】天,共21天。


古典《跃迁:成为高手的艺术》

#方法# #阅读# #信息爆炸# #效率#



问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知识早就学不完,怎么学才更有效率?


【见】

首先要意识到,这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,而是认识效率的问题。提升认知效率有三个方法:

一是找到知识源头。

找到知识源头就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,走向知识源头,并与知识源头的人站在一起。

二是功利读书法。 
1.功利读书法。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,即有目标导向、有即时反馈、最近发展区。简单地说,能解决当下问题的、学了有地方用的、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。

2.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。将阅读区分为:娱乐性的、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。如果一辈子读的都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(比如报纸),那一辈子都不会增强学习力。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,分配不同的资源。

3.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。先看书评、再选目录,然后直接切入具体章节。古典老师把这种方法概括为——先找到目标,再调整好资源,再带着问题进入。就这三步,足以让你赢90%的人。为什么不从第一页开始读?因为如果脑子里没有框架,读完全书也不会有框架,二是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,很多书半途而废,更加不系统。

三是萃取知识晶体。

知识量不是重点,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重点。

让知识变为知识晶体,有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。 
关书(树)叙(序)述(数)。

世界上没有什么“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”的事。如果不经过提炼,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两样。




【感】

这三个方法中,“功利读书法”给我感触最深。想起考研复习的时候,每个人复习的参考书都不一样。临考前两天我看了一位朋友的政治参考书,还试图从头翻到尾。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我还没有萃取出政治这门课的知识晶体,没有把知识框架梳理出来(也就是把书读薄),所以才无法做到“功利地读书”——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叫功利。

我还想到,有一次跟老板一起出差,在高铁上我拿起Kindle看德鲁克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老板瞄了一眼说你现在看这本书没有用。当时我隐隐觉得领导口气太狂妄,还在心里说男女朋友之间、下属对上级之间也需要管理,但我现在觉得她说的是对的。我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,所以看这本书不能解决当下问题,学了也不能深刻体会。


【思】


1.对认知资源的配置过犹不及。

虽然作者提到要为认娱乐性、知识性和心智提升类的阅读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,但不代表可以舍弃任何一部分。

如果为知识性阅读分配了过多资源,很可能一辈子都在低效阅读——不知道萃取晶体,不知道知识卡片,不做思维导图、不打知识标签。

但这还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为认知性阅读分配了太多资源,而忽略了知识性阅读,则会走向极端——叫作“纸上谈兵”。

娱乐性阅读也很重要。我们007的小伙伴都是爱学习的,会不会有很多人在娱乐时会有负罪感呢?我就有一点,甚至有时候睡多一会儿都觉得难受。但娱乐性阅读往往最多地构成谈资。我们总不可能每次看到别人都谈心理学理论、谈认知升级、谈人类简史吧。(我们22班的战友们,可能更期待像封捷同学心里的那只跳脱的猴子!)


2.功利读书法是在阅读之前选择了延时满足。

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从第一页读书?不能否认的是,从序言-目录-第一页带来的仪式感是另人着迷的,但是不得不说,从第一页开始读是大脑偷懒的做法——因为从第一页开始读书,是我们本能选择的最简单、最不耗脑子的方式。

而带着问题去读则要求我们提前想好问题,而思考这个动作其实是反人性的。功利读书法就是在阅读之前选择了延时满足。好的方法,往往都是反人性的。

带着问题去读,即便一本书我们没有看完,也至少收获了一些答案,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。、


3.功利读书法需要刻意练习、循序渐进。

如果你对某一领域没有形成宏观认识,只有散点没有网状结构,是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,更何况带着问题去读书呢。

所以我们要选择跟自己当前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书,不要一上来就想一口吃个胖子。比如,几年前我的皮肤很差,为了省钱又科学地护肤,我选择了一本入门类的护肤类书籍,书里以故事为主,其间简单提到了烟酰胺、透明质酸等成分。可能大部分男同学觉得很专业了,但这本书专业得恰到好处——能让我这个局外人看懂,也帮我形成了对护肤的宏观认识。

随后我在淘宝上按图索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护肤品。但,如果一上来就让我看专业的成分分析、各种化学式,那我肯定坚持不下去的。后面再看更深的书时,我也能在此基础上更加“功利”。

4.功利读书法也是幂律法律的运用。

一本书里不可能全是重点,就算是对别人的重点也不一定是对你重点。利用二八定律,努力找到书里那些“高价值区”的部分,读得更少,但读得更好



【行】


在读书之前,克制住自己想先翻为敬的冲动,先读序言和目标,在纸上写下来想从这本书里找到哪些问题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