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

此刻我正坐在回家的慢速列车上,车厢里乌漆抹黑,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内心有些焦虑。


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24点了,如果不能赶在那之前提交写作营的作业,就要罚款50块。今日份的冥想也还没有开始做。


但是越烦越乱。


一个中年妇女在斜后方肆无忌惮地嗑瓜籽,噼里啪啦。我一直觉得在别人休息时吃瓜籽很无修养,而且此时车厢里大部分人早已休息了。


又!一个中年男人带着浓浓的口音在我的斜上铺突然讲起了电话,叽里呱啦。真是又土又没有教养,我在内心狠狠翻了他一个白眼。他跟电话里的对方竟然还要视频!天!


再这样下去要没办法完成文章了,我想。


2

可是今天我要写的主题却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。听起来有些可笑呢,我难道不是正在被情绪包裹吗。


那么,就尝试用刚刚书里提到的情绪管理方法帮我在当下“破局”好了。试试看!


书里讲了一个小故事:


周末的下午,你跟一个新认识的异性朋友约好了2点钟在某咖啡馆见面。你提前了10分钟到,但是对方2点还未到,你开始觉得ta是一个不守时的人。


你又等了五分钟,十分钟,二十分钟,然而ta还是没有来,你开始有些生气……


你忍不住给ta打了个电话,却听到听筒里传来“对不起,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”。你的怒气简直炸裂!这个人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啊,下次我一定要给ta一点教训……


你生气了,因为你的潜意识给了你一个“不被尊重”的信号。


但是,潜意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,这个人不尊重你只是你的一个假设,不一定是事实,到目前为止,你还不知道什么是事实呢。


可能ta的手机在路上被盗了,小偷又很自然地把手机关机了,而你的号码和咖啡馆地址又在手机上,所以,ta既找不到地点,也联系不上你。


可能ta临时有事赶过来晚了,恰巧手机又没电自动关机了,所以,ta找不到地点也联系不上你。


可能ta的手机上午坏了,他需要把手机送去维修并让维修人员把信息导出来,才能联系上你。


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。可是你已经很生气了,这就是潜意识原始和非理性的地方。在众多的可能里,你做了一个假设,假设你想到的这种可能就是事实,于是你会起情绪,情绪又会强化你对这个假设的认同。


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假设的存在,假设很容易就变成事实。比如在这个故事里,因为你的假设,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,你就可能选择也不尊重ta,而作为反馈,ta很可能就真的开始不尊重你。而这与你最初假设的“ta不尊重我”吻合,即心理学上所谓的“自证预言”。而这个结果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了。




哒哒哒,我的思路又回到了车厢里。


那个正在打电话的男人,我想可能是正在跟孙子聊天吧,好久没见孙儿了,念得慌,来个电话还不赶紧多说两句?毕竟,安静的车厢里打电话毕竟是不妥,这基本的公德大概也是有的吧。


那个磕瓜子的女人,会不会是晚上没有吃饭,只临时带了一点瓜子,没办法只能拿它垫垫肚子。


所以,为什么我总是要预设结论呢?试图去定义别人,试图去定义一件事应该还是不应该,我有那样的上帝视角吗?纵然是上帝,在了解了实情之后,难道也会去下定义吗?



4


柴静在采访卢安克时,将这次采访称作“令我土崩瓦解的采访”。他们之间的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:


柴:“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? 
卢:“如果自己作为老师,带着一种想像,想像学生该怎么样,总是把他们的样子跟觉得该怎么样比较,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碍。这样我没办法跟他们建立关系,这个想像就好象一面隔墙在学生和我的之间,所以我不要这个想像” 。
柴:“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个很好的老师也会说,我想要一个有创造力的,有想象力的,什么样的学生,他也会有他的一个标准,难道你没有吗? 

卢:“那学生做不到,他会不会放弃呢,会不会怪这个学生?” 
柴:“可能会失望。” 
卢:“我以前考虑过很多方法,最后放弃了,方法都没有用,唯一有用的是老师的心态,老师心态最受影响的就是那种学生该怎么样的想像,他总是想着这个,他没办法进入适合学生的心态,没办法真正去看学生是怎么样子的,如果很开放地看得到,没有什么想像,很自然地就会有反应,适合学生的反应,而这种反应学生很喜欢,很容易接受。” 

卢:“如果想改变中国的现状,然后带着这个目的做我做的事情,那我不用做了。幸好我不是这样的,我不想改变,我没有这个压力。” 

柴:“如果不是为了改变,那我们做什么?” 

卢:“当然会发生改变,改变自会发生,但这不是我的目的,也不是我的责任,也不是压在我的肩膀上的。” 

柴:“改变不是目的?” 

卢:“它压着太重了,也做不到。但你不这么想的时候,它会自己发生”。


太多时候,我们脑子也有着太多的桩子,但是,正如此言,当你意识到这个假设的时候,当你不这么想的时候,改变自会发生。


(阅读原文,查看《柴静:令我土崩瓦解的采访 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