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一的晚上在上海,与华东区的一个销售姑娘一起吃饭,吃完她说带我去酒吧。


我们坐在whiskey bar的吧台上,一人点了一杯扎啤,很随意地一直聊天。其实那一晚我还有一份投标书没有写,但我想偶尔跳脱出来,看看别人过的是什么生活。


我听她讲为了躲开一个讨厌的人而与朋友一起买机票逃到厦门,打一场高尔夫球之后又在同一天飞回上海的经历,听她轻描淡写地讲因为养了四只猫而患上了轻度哮喘,听她讲小时候调皮捣蛋眼皮缝针……而我也竟然像打开了话匣子,兴致勃勃地谈起五岁和七岁时分别在左右脸上摔出来的“酒窝”。


我问:这柜子上有这么多酒,你都认识吗?

她有点茫然地摇摇头。


我很知趣地没有接着问下去。她只是想开心,而这里让她开心,这是属于她的生活方式,这就足够了。识不识酒,根本不重要。反倒是不识酒的她,让我觉得特别坦诚和真实。


周四晚上我又出差温州,与另一个同去的同事谈到这位姑娘泡吧和蹦迪的日常时,同事说:她都已经30岁了啊。听他这么说着,我竟很自然地回了一句:在上海这个城市,你不能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。


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做到了不评价。30岁,不谈恋爱,蹦迪,宿醉……只要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他人又何必多言?


回想整个2018年,似乎一直在学习着不评价。下半年一直尝试的冥想,就是要放下对自己的评判,充分放空自己,才能体会全身心的放松。或许,学会了不评价自己,才能真正地不评价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