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1 ~


前不久,一位好友与我倾诉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利,我便把之前写的《跃迁》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与她分享,里面提到了我自认的一个优点:一本书我可以读十遍,直到读懂为止。然后按照其中的道理践行,直到亲身体验证明它究竟对或不对,适或不适合自己。


(点击链接,看旧文 《跃迁03 | 对“价值”和“优势”的一次再认识》

后来,她对我说要学习我这个优点,但是我越来越觉察到,在人生不同的时间段,所需的学习模式是不一样的。如果是以往,我可能会在春节专攻一本书,用这段时间攻下一个领域。但这个春节,我决定不这么做。


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形成得比较晚,2015年硕士毕业之前,没有怎么想过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,只是怀抱着一些偏狭的观念与很多事情对抗,也常常因此感到痛苦,尤其是从武汉来到北京之后,觉得世界的变化忽然加速了,认知三天两头被刷新,那时候还不习惯变化,只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


正如马克·吐温说的那样:让你痛苦的不是这个世界,而是这个世界并非如你所愿。那个时候身上带了许许多多刺,不知道怎么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,而自己所能做的,也只是逼自己进入到痛苦里面,一边抵抗一边探索,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。那时候,我的学习模式可能更多的是“一本书我可以读十遍,直到读懂为止。”从书本里寻找答案。


工作以后,慢慢知道工作是怎么回事,开始学习与人协作,学习做好自己的事,学习平静,学习不评价,学习联系,学习链接,学习化解冲突。现在看来是更了解了自己一些,虽然仍不够圆融但至少是初步具备了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能力。现在的我,更想做的是铺开自己的知识面,增加知识摄取的宽度。用《得到》APP上一位老师的话来说,就是:学习互联网公司小步快跑的节奏。而这么做的原因是,相信世界是多维的,而知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。



~ 2 ~

 抱着这个想法,我重新打开《得到》App,商学院里的18门课决定至少读完5节试听课。为什么这么做呢?说起来,这个要拜娜姐(公众号:娜你说说吧)曾写过的一篇文章。


她在文章里讲了一个故事,说自己看到路边卖的桑葚又大又红,很想吃,但是小贩说20块钱一斤,自己就嫌贵不买了。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卖桑甚的小贩招呼她买,她说不了太贵了,小贩笑着说:不算贵啊,一两才两块钱呢!她一想,是啊,一两才两块钱确实不贵,于是开开心心地买了一两。

(点击链接,看娜姐文章《40元一斤的草莓,你舍得给孩子买吗?

我在一个月前写2019年的计划时,曾提到今年想读一个商学院。起因是觉得自己的视野不够大,希望商学院能让自己的认知进行跃迁,如果能链接到牛人就更好了。


由此我想到学习也是一样的,很多课程都想学,没时间,也不想一次性知识付费这么多,怎么办呢?我想到了用桑甚的方法。在《得到》上上架的每门课都有几节免费试听课,从中已经足以判断自己喜不喜欢,以及这门课是否适合当下的自己了。


~ 3 ~

昨天与朋友聊了聊,她说《得到》的商学院比自己之前学的MBA课程还要全面许多。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在得到学习的决心。春节,我会一直在得到,做知识的游牧民族。节后,我会专注于对自己当下最有帮助的几门课程,继续学习。


一起加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