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上讲了一个吃饭的例子。妈妈辛辛苦苦做好的饭,等全家人都坐到桌子上时,却发现妈妈碗里是一碗剩菜剩饭,她说不能浪费食物。这个时候,你就容易生出一种内疚感,但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承受内疚感的人,那你可能就会生出一股愤怒。


这个例子极具带入感,让我一下子想到每次回家爸爸妈妈正是如此。他们的碗里经常是早上没吃完的稀饭,吃的菜已经热过了好几次,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,而我面前往往有新鲜的蔬菜和肉,以及新蒸的米饭。每当爸爸想夹一口“我的”菜时,妈妈都会下意识地阻拦。一开始,我会感到很歉疚,也会尝试用各种方式让他们与我一起享受美食,但他们不出意外总会“拒绝”,时间久了,我似乎慢慢接受了他们的这种行为模式,并且对这种无私奉献越来越麻(无)木(视)。


武志红说,歉疚感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觉,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,还巧妙地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,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。然而,他们不仅在助人时细致入微,还会非常谨慎小心,他们会向你卑微地表示,他们只是想帮你而已,不需要任何回报,你不必有压力。这样的人叫作迎合者。面对这样的人,一开始我们很难表达愤怒,我们甚至会因为自己心中的怒气而感到内疚:“我怎么能对这么好的人生气?”不过,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,你的愤怒会越来越难以遏制。于是,你要么向别人表达怒气,要么干脆远离这个迎合者。


这让我想起过年在家看的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《我家那闺女》,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是其中一个嘉宾,郭爸爸把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,每天给她做饭,怕菜凉了,就做好一个端上来一个,自己却从来不跟女儿一起吃。但是郭跃非常叛逆,坚持要以30岁的“高龄”进军娱乐圈,郭爸爸非常生气,这件事父女两人几乎没办法正常交流,但是在节目现场被问到“与女儿的关系如何”时,父亲的回答却是令人诧异的——“我跟我女儿关系很好”。但郭跃同学显然不这么认为。


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子家曾奇峰说过一句非常有趣的话:和你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很好,于是我就爱上你了。可是,和迎合者在一起,你虽然容易收获好处,但你容易觉得在他们面前是个混蛋,如果你不接受这种自我感觉,那你势必会远离他们我想,不论是我在武汉读完本科后执意来到北京,还是郭跃要进入娱乐圈,为了就是与远离父母,或者说远离父母的意志。


从另一个角度看,虽然在与迎合者相处时容易收获好处,但是这些好处往往是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,但在更高的需求层面,他们往往无法提供帮助。这是因为,“无微不至的奉献”是意识层面的,但是潜意识里是希望对方来发现自己已经做了贡献,换言之,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方法,提醒接受者:“你欠我的”。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上就是安全需求,一旦对方无法给予,就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到伤害,更大的冲突就会出现。


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作“Good-enough Mother”,中文翻译成“60分妈妈”,意思是不做看起来的完美妈妈,在恰当时候也需要“坏”一点,表现出来就是多爱自己一些。当自己不再以无私奉献作为攀附的角色,从而表现得更真实时,彼此才得以收获更深的关系。


(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,我把武志红的这篇《滥好人和诱惑者》分享给你)。